投膏止火的成语故事


投膏止火

拼音tóu gāo zhǐ huǒ

基本解释用油去浇灭火,火反而烧得更旺。比喻举措失当,适得其反。

出处《新五代史·唐书·安重海》:“四方骚然,师旅并兴,如投膏止火,适足速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投膏止火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投膏止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骨肉分离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谁知死后缠绵,恩变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离,死无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
以文乱法 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
秋高气和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小燕便服轻车,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,那时秋高气和,尘软蹄轻,不一会已到了门口,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。”
翩翩起舞 唐 李白《高句骊》:“翩翩舞广袖,似鸟海东来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牛口之下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皮开肉绽 元 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