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体


拼音dé tǐ
注音ㄉㄜˊ ㄊ一ˇ

繁体得體
词性形容词

得体

词语解释

得体[ dé tǐ ]

⒈  言行恰到好处;恰当。

话讲得很得体。

appropria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原指仪容、服饰、举止等与身分相称。后以言行得当、恰如其分为“得体”。

语本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官得其体。”
孔颖达 疏:“体谓容体,谓设官分职,各得其尊卑之体。”
《旧唐书·吕元膺传》:“元膺 学识深远,处事得体,正色立朝,有臺辅之望。”
宋 洪迈 《容斋三笔·四六名对》:“则属辞比事,固宜警策精切,使人读之激卬,讽味不厌,乃为得体。”
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八:“这两包东西拿在手里, 陶阿毛 感到合适而又得体。”

国语辞典

得体[ dé tǐ ]

⒈  言行举止,恰如其分。

《宋史·卷三六五·岳飞传》:「飞还兵于舒以俟命,帝又赐札,以飞小心恭谨、不专进退为得体。」

失礼

分字解释


※ "得体"的意思解释、得体是什么意思由有教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这篇论文的主题思想,是彻头彻尾的人文主义的翻版,早就被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了。

2.讲话要得体,有时适当的一二句胜过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。

3.他是一位文笔流畅,措词得体、文雅而且温和的作家.

4.小何的观点是错误的,所以在辩论会上,他的“高论”被同学们批驳得体无完肤。

5., 这位外交官不卑不亢,语言得体,表现了应有的风度。

6.击鼓能“音节殊妙”,“声节悲壮”,让听者“莫不慷慨”;为文能“轻重疏密,各得体宜”,“须臾立成,辞义可观”,为人推重。

7.这些流氓真狠,竟然把他打得体无完肤。

8.这样既可让双方家人觉得体面,又能借此光耀门庭,于是他就开始认认真真筹办起来。

9.在干活的日子里,他是一个心中有数的年轻人,动作麻利,穿着得体,俨然是一个好样的小伙子。

10.一提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,不少教师就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嗤之以鼻,认为那是过时的东西,把它说得一无是处,批得体无完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