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íng

独行


拼音dú xíng
注音ㄉㄨˊ ㄒ一ㄥˊ

繁体獨行

独行

词语解释

独行[ dú xíng ]

⒈  一个人走路。

踽踽独行。

solitary;

⒉  坚持按自己的主张做。

独行其是。

practise his path independently;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人行路;独自行走。

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内周楼疏,外不敢独行,可谓畏矣!”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渡 河,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,疑其亡将,要中当有金玉宝器,目之,欲杀 平。”
《法苑珠林》卷十:“舍利弗 独行乞食,婆罗门见而问言:‘尊者独行无沙弥耶?’”
清 金人瑞 《送维茨公晋秋日渡江之金陵》诗之十:“我或读经罢,独行观水痕。”

⒉  专意实行;独自实行或行事。

《易·晋》:“晋如摧如,独行正也。裕无咎,未受命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独犹专也,言进与退专行其正也。”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”
《韩非子·忠孝》:“王者独行谓之王,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,五霸不待从横而察,治内以裁外而已矣。”

⒊  谓独断专行。

清 恽敬 《新东门漕仓记》:“呜呼,此郡县长吏所以嚣然独行其意于上而民终不可治也已!”

⒋  单独行时;单独流行。
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六家》:“其文为不刊之言,著将来之法,故能弥歷千载,而其书独行。”
《文献通考·经籍二》:“自 晋 之后, 弼 学独行,遂传至今。”

⒌  谓军队如入无人之境,没有阻挡。

《管子·七法》:“故蚤知敌人如独行,有蓄积,则久而不匱。”
《管子·七法》:“有雷电之战,故能独行而无敌矣!”

⒍  谓节操高尚,不随俗浮沉。
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世治不轻,世乱不沮……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。”
《旧唐书·隐逸传序》:“而 游巖、德义 之徒,所高者独行。”
章炳麟 《谢本师》:“先生为人岂弟,不好声色,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。”

⒎  指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。

宋 王安石 《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》:“公所设施,事趣可,功期成,因能任善,不必己出,不为独行异言,以峙声名。”

⒏  马兜铃的根。有香气。中医入药。

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药议二》:“马兜零之根,乃是独行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马兜铃》:“其根吐利人,微有香气,故有独行、木香之名。”

国语辞典

独行[ dú xíng ]

⒈  独自一人行走。

唐·卢纶〈秋晚山中别业〉诗:「树老野泉清,幽人好独行。」

⒉  固执己意以行事。

如:「他做事向来一意独行,不接受别人意见。」

独行[ dú xìng ]

⒈  志节高尚,不随俗浮沉。

《汉书·卷六·武帝纪》:「谕三老弟以为民师,举独行之君子,征诣行在所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独行"的意思解释、独行是什么意思由有教国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他不再趾高气扬,盛气凌人,独断独行,自作主张了。

2.他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天涯诉说,有喜怒哀愁,胜败荣辱想要与他分享,可惜未来的路他只能踽踽独行,便是那明媚的阳光依旧驱不散他心中的孤独与悲伤。

3.没有名校光环,没有倾城容貌,也没有只手遮天的父亲。她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踽踽独行,一步一步前往那个最想去的终点。在如此芸芸众生中,她们都是那么普通的人,但却用尽全力活出了最好的自己。伊心

4.猫,是月光下的独行者;猫,是阳光间的休闲者;猫,是桠枝上的穿梭者;猫,是池塘边的守望者。

5.一位独行侠正在刚尼逊岛上的山头小憩,该岛位于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大盐湖中心,这个湖是西半球最大的盐水湖。

6.倘若你重视你的信仰,就必须抗拒假道理和错误的行径,即使这表示你要屹立独行,也在所不辞。

7.特立独行:特,独特;立,立身;独,独自;行,行为。也泛指特殊的,与众不同的。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,不同流俗。

8.优美的姿态,来源于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行。

9.成绩优秀,头脑一流,辩才无碍,就是有些特立独行,但正因为如此,才让他显得更加神秘,成为许多女生心目中梦寐以求的王子。

10.友谊是一股甜甜的泉水,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;友情是一首动听的歌谣,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;友谊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,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;友谊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,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。